昨天
海盐进入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天”
夏季独特的养生需要求突然暴涨
很多人准时到医院排队贴“三伏贴”
上午6点半不到
中医院三伏贴诊疗区就已排起长队
↓↓↓广州典丰
中午
中医院的队伍还是很长
一直排到门口
据统计
展开剩余84%入伏首日上午
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的三伏贴服务
已接待市民超1000多人次
医生提醒,要理性看待三伏贴,
认清误区广州典丰,才能达到预期效果!
误区一:三伏贴包治百病
正解: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
三伏贴并不能包治百病。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,其病种是围绕“温阳散寒”来进行,适用于咳嗽、哮喘等冬天高发的疾病,辨证为虚寒型的病症。
对于湿热体质、阴虚内热易烦躁的人都不适合贴。
首次贴三伏贴之前最好到医院辨明体质,查看病情是否适合贴敷。
误区二:“冬病”仅靠“夏治”即可,平时可不治
正解:冬病夏治不能代替日常治疗保健
很多人认为,冬天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,只有在夏天治疗才能“除根”,其他时间治疗都无济于事。其实,这是个很大的误区。有病不及时治,非要忍到三伏天治,只会延误病情,适得其反。
另外,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,要治养结合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
误区三:把贴敷三伏贴注意事项当耳旁风
正解:注意事项很重要!
一般医生都会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。可有些患者当耳旁风,不注意。要保证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,种种禁忌都可能影响到药效发挥,所以要严格遵循。
贴敷期间要注意,贴敷完6小时以后再用温水洗澡,治疗当天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,不宜用肥皂、沐浴液等;贴敷当日不宜游泳、不宜直吹风扇和空调;饮食以清淡为宜。
还有一些人又要开始晒背了
最近又有新方式出来了!
↓↓↓
有网友发视频
有人在晒背之后又玩出了新花样,
就是赤着脚走在太阳晒过的地面,
说阳气不足向地借,
名曰:地灸!
来源抖音号:31809303823
地灸(赤脚),
就是借地气“引火归元”,
《外台秘要》称“赤足踏土,
吸地阴降虚火”!
地灸的最佳时间:
选对时段,效果翻倍
1、早晨 7-9 点(胃经当值):朝阳初升,地面温热不烫脚,此时地灸可兼养脾胃,为一天的消化吸收功能打好基础。
2、下午 3-5 点(膀胱经当值):阳光柔和,地温适中,既补阳又降气,安全系数高,避免正午暴晒带来的不适。
地灸地点选择:
以土地、草地、沙滩为佳,能更好地吸收和传导大地阳气;也可选择木地板、石板路等干爽温暖的地面(效果稍弱)。
避免水泥地、柏油路等不接地气的地面,以及湿漉漉的地面,防止湿邪入侵。
地灸的方法:
基础法:光脚或穿薄袜踩地,可来回散步,让脚底充分接触温热地面,刺激涌泉穴及各反射区,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走动时可想象大地温暖能量如金色暖流,自脚底涌入,温煦全身,驱散寒气。
加强法:脾胃虚弱者做 “脚趾抓地”,十个脚趾用力抓地 3 秒后松开,重复 30-60 次;
上热下寒者练 “金鸡独立”,单脚站稳,另一脚屈膝抬至与胯同高,脚尖向下,脚面绷平向前,坚持 1 分钟后换腿,引导气血灌注脚心,引火下行。
时间把控:
从5-10分钟起步,适应后延长至15-30分钟,以微微出汗为最佳状态,大汗会损伤津液,结束后避免立即吹风、洗澡和喝冷饮,可饮用温开水或酸梅汤补充津液,晚上结合泡脚效果更佳。
地灸的适宜人群:
阳虚体寒、手脚冰凉者;上热下寒、心火偏旺者;
长期在空调房、办公室久坐者;易倦乏力、气短怕冷、下焦虚寒者;
压力大、容易焦虑、失眠者。
地灸的不宜人群:
阴虚火旺体质者(常表现为口干舌燥、手足心热、盗汗等)、孕妇、糖尿病、心脏病、高血压、急性疾病发作期(如高热、腹泻)等人群不宜地灸,以免引发身体不适。
地灸注意事项:
1、地灸时注意地面温度,以微烫不灼脚为宜,防止烫伤;过程中保持心态平和,专注于身体感受;结束后做好保暖和津液补充,让身体在舒适的状态下吸收地灸带来的阳气。
2、刚吃完饭别做,容易肚子疼。
你们还见过哪些新花样?广州典丰
发布于:浙江省实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